
暈眩、眼前一黑? 小心「低血壓」正在傷身
Oct 21. 2025
你是不是常常一早起床就覺得「天旋地轉」、或站起來時眼前一黑?很多人以為只是貧血、沒睡飽,其實這些都可能是「低血壓」在作怪。低血壓雖不像高血壓那樣被頻繁討論,但若長期忽略,可能導致暈厥、跌倒,甚至造成腦部與心臟的供血不足。想要穩定血壓、維持清醒有精神,就該了解它背後的原因與日常預防之道。
🧩 小測驗互動
你是否常有以下情況?
1️⃣ 早上起床會覺得頭暈目眩?
2️⃣ 站起來時眼前一黑或頭暈?
3️⃣ 夏天一流汗就覺得全身無力?
4️⃣ 體檢時血壓經常低於 90/60 mmHg?
✔️ 如果你符合兩項以上,有可能就是「低血壓族群」。雖然低血壓不像高血壓那樣被廣泛關注,但它仍可能增加暈厥、跌倒或器官供血不足的風險。
🧠 醫師科普時間
🩸 什麼是低血壓?
低血壓一般定義為:
-
收縮壓低於 90 mmHg,或
-
舒張壓低於 60 mmHg
低血壓雖不如高血壓常見,但若血壓過低,可能導致:
-
暈厥或頭暈
-
跌倒或外傷
-
器官(腦、心臟、腎臟)供血不足
🔎 常見原因
💥 心血管因素
1️⃣ 心跳過慢(心律不整、竇性心動過緩):血液輸出量減少,血壓下降。
2️⃣ 心臟衰竭:心臟收縮力不足,血液打不出去。
3️⃣ 心臟瓣膜疾病(如主動脈瓣狹窄):血流受阻,血壓容易偏低。
4️⃣ 血管擴張:如主動脈瘤或嚴重感染造成血管擴張,血壓可能急降。
💥 體質或遺傳
-
有些人天生血壓偏低,常見於年輕女性或瘦小體型者。
💥 脫水或失血
-
大量流汗、腹瀉、出血或手術後血容量不足,容易引起血壓下降。
💥 內分泌問題
-
甲狀腺功能低下
-
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
💥 藥物影響
-
降壓藥、利尿劑、抗憂鬱藥或部分心臟用藥可能造成血壓下降。
💥 姿勢性低血壓
-
從坐著或躺著突然站起來,血液還沒來得及回流到腦部,容易頭暈甚至暈倒。
🛡️ 低血壓可能帶來的風險
1️⃣ 跌倒與外傷:尤其是老年人,容易造成骨折或頭部外傷。
2️⃣ 腦、心臟供血不足:增加暈厥、心律不整、甚至心臟事件的風險。
3️⃣ 長期血壓過低:可能導致慢性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。
🍱 飲食與生活預防指南
💧 多補充水分
-
每天至少 1,500–2,000 c.c.,避免脫水。
🥗 均衡飲食
-
避免單一生菜沙拉或過度節食,攝取足夠蛋白質、全穀雜糧和蔬菜水果。
🥤 適度補充鹽分
-
血壓偏低時,可適量攝取鹽水或運動飲料幫助血壓回升。
-
⚠️ 有腎臟病或心臟病患者需遵醫囑。
☕ 咖啡/茶
-
咖啡因可短暫提升血壓,但不宜過量。
🏃 規律運動
-
增強心血管功能與血液循環,避免久坐久站。
🛌 改變姿勢要慢
-
起床或起身時動作緩慢,避免血液瞬間回流不及。
🩺 其他生活小技巧
-
可穿 壓力襪 改善下肢血液回流。
-
適度抬高床頭 10–15 度,減少晨起頭暈。
🩺 醫師建議
如果你經常頭暈、乏力或暈倒,建議就醫進行:
✅ 血壓動態監測(24 小時血壓計)
✅ 血液檢查:血紅素、電解質、內分泌功能
✅ 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:檢查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
✅ 血管健康評估:如頸動脈或周邊血管檢查
💡 溫馨提醒:低血壓雖常被忽略,但正確生活習慣與醫療檢查能有效降低意外風險,保護腦、心臟及全身健康。
-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kahohealth.com.tw
- 官方帳號Line:https://lin.ee/QQIYE9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