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和健康
失智症不是老年人專利 七大徵兆看懂早期訊號!

失智症不是老年人專利 七大徵兆看懂早期訊號!

Jul 01. 2025

今年 75 歲的心臟外科名醫——林芳郁醫師,近日罹患失智症的消息曝光,震驚社會,也讓人感到萬分不捨。其實,這樣的情況在台灣並不少見。根據衛福部與國衛院統計,目前台灣約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,其中高達七成是阿茲海默症患者。隨著人口老化,推估2031年失智人口將突破47萬人,2041年更將逼近68萬人

特別是在85歲以上的長者中,有超過23.2%罹患失智症,換句話說,每四位超高齡長者中就有一人正與失智搏鬥。

🧠 7大警訊快檢測:你或家人有幾項?

失智症不是突如其來的疾病,而是長期累積、慢慢退化的結果。你可以透過以下七大警訊,進行簡單的自我檢測:

1️⃣ 常常忘記剛剛說過或問過的話
2️⃣ 說話卡卡、詞不達意,常講「那個那個」
3️⃣ 約好的時間或地點總是記錯
4️⃣ 錢包、鑰匙老是放錯地方,甚至懷疑別人偷
5️⃣ 對熟悉的事物感到陌生,找不到回家的路
6️⃣ 情緒容易不穩、變得暴躁或退縮
7️⃣ 原本會處理的家務或事務開始混亂無序

🔍 評估一下:
✅ 中2項 → 建議持續觀察
✅ 中3~4項 → 可能有輕度認知障礙(MCI)風險
✅ 中5項以上 → 建議儘速接受專業的
認知功能評估

 

認識失智症:不只是「健忘」那麼簡單!

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,影響記憶、語言、判斷力、情緒與生活功能,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。

💡 常見失智症類型

1️⃣ 阿茲海默症:以記憶力退化為主,初期常忘記剛發生的事。
2️⃣ 血管性失智症:常與中風有關,發作較突然。
3️⃣ 路易體失智症:伴隨幻覺與步態改變。
4️⃣ 額顳葉型失智症:性格與行為改變明顯,可能出現衝動、判斷錯誤。

有些疾病(如:維生素B12缺乏、甲狀腺功能異常)也可能造成「可逆型認知退化」,因此早期檢查非常重要!

 

🥦 吃對食物,就能護腦抗退化!

你知道嗎?根據研究,長期遵守MIND飲食,可以降低失智風險超過50%

🍽 MIND飲食是什麼?

MIND = Mediterranean(地中海) + DASH(抗高血壓)
它不要求精準熱量計算,而是聚焦於「護腦食材」與「避開傷腦地雷」。

✅ 抗失智推薦食物

  • 🥬 綠葉蔬菜:菠菜、地瓜葉、A菜(每天一碗)

  • 🍇 莓果類:藍莓、草莓(每週兩次以上)

  • 🥜 堅果類:核桃、杏仁(每天一小把)

  • 🥣 全穀雜糧:糙米、燕麥、地瓜(每天三份)

  • 🧠 深海魚類:鮭魚、秋刀魚、鯖魚(每週兩次)

  • 🫘 豆類:毛豆、黑豆、黃豆(每週三次)

  • 🫒 橄欖油取代動物油:保護血管、抗氧化

🚫 傷腦飲食請減少

  • ❌ 油炸食品、糕餅、泡麵

  • ❌ 加工肉品(如熱狗、火腿)

  • ❌ 含糖飲料、過度精製糖

  • ❌ 奶油、豬油(高飽和脂肪)

 

🎯 小提醒:延緩退化,有機會靠自己!

失智症目前無法完全治癒,但透過早期發現、良好飲食、規律運動與社交互動,可以大幅延緩惡化,提升生活品質。

當你看到林芳郁醫師的新聞,除了震驚與不捨,也許更應該問問自己——
我現在的大腦健康,穩不穩?我未來會記得,我現在最愛的人嗎?

現在就開始愛護自己的腦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