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和健康
你對血壓夠瞭解嗎?不同年齡可能潛藏的風險!

你對血壓夠瞭解嗎?不同年齡可能潛藏的風險!

Apr 22. 2025

血壓管理: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

血壓是健康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指標。根據衛生福利部2023年統計資料,高血壓性疾病位列台灣十大死因第七名,每10萬人中約有38人因此喪命。掌握正確的血壓知識,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步。

⋄什麼是血壓?

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時,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。主要分為兩種:

  • 收縮壓(Systolic BP):心臟收縮時產生的壓力,正常應低於120 mmHg。

  • 舒張壓(Diastolic BP):心臟放鬆時,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所產生的壓力,正常應低於80 mmHg。

理想血壓值為 <120/80 mmHg。 當血壓高於此數值,需注意是否已進入高血壓前期,甚至是高血壓狀態。

 

血壓分類(依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心臟病學會指引)

指引中指出,只要血壓**≥130/80 mmHg**,即應視為高血壓,需要積極控制,避免併發症發生。

 

血壓變化的影響因素

  • 年齡:隨著年齡增長,血管彈性降低,血壓自然上升。但這不代表可放寬標準,仍應力求控制在130/80 mmHg以下。

  • 性別:男性因睪固酮影響,血壓普遍較高;女性在更年期後雌激素驟降,也會導致血壓上升,甚至超過男性。

 

高血壓的症狀與風險

高血壓初期多無明顯症狀,常被稱為「無聲殺手」,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:

  • 頭痛、頭暈

  • 耳鳴、頭脹

  • 後頸部緊繃

若未妥善控制,可能導致:

  • 腦中風:約50%腦中風患者有高血壓病史。

  • 心肌梗塞:高血壓會增加心臟負荷。

  • 心臟衰竭:長期高血壓導致心室肥厚。

  • 腎臟病變:高血壓會損傷腎絲球,增加腎衰竭風險。

 

低血壓與其風險

收縮壓 <90 mmHg舒張壓 <60 mmHg時,即屬低血壓。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頭暈、無力

  • 視力模糊

  • 注意力不集中、疲倦

潛在風險包括:

  • 姿勢性低血壓,易跌倒、骨折

  • 腦部供血不足,可能導致缺血性中風

  • 長期血流不足可能引發慢性疲勞、記憶力退化,甚至失智

 

血壓異常的常見原因

高血壓成因:

  • 遺傳(父母皆患病者,子女風險高達60%)

  • 體重過重

  • 高鈉飲食

  • 吸菸、酗酒

  • 慢性腎臟疾病

低血壓成因:

  • 脫水(如發燒、腹瀉)

  • 某些藥物(如利尿劑、鎮靜劑)

  • 大量失血

  • 姿勢突然改變(如起身過快)

 

醫師建議:8大方法穩定血壓

  1. 限鹽: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6克。

  2. 限酒:男性每週<100克,女性<50克。

  3. 控制體重:BMI維持在18.5–24.9之間。

  4. 戒菸:避免吸菸與電子煙。

  5. 健康飲食:採低脂、高蔬果、全穀類飲食。

  6. 規律運動:每週3–5天,每次40分鐘以上。

  7. 依醫囑服藥:切勿自行停藥或減量。

  8. 定期量測血壓: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。

 

無論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,穩定的血壓都是健康的根基。與其等到出現併發症再處理,不如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預防,包括規律生活、健康飲食、定期檢查及遵從醫囑。唯有持續自我觀察與調整,才能遠離慢性病的威脅,擁有長久穩定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