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招檢測肌力流失!鍛練肌肉就能大幅降低老化風險!
Jun 30. 2025
你知道嗎?肌肉不只是讓你有力氣,更是維持生命功能的關鍵組織。隨著年齡增長,若不積極維持肌力,我們可能正悄悄走向「肌少症」的危機,這不僅關係到行動力,甚至與心臟、呼吸、認知、情緒息息相關!
別等跌倒或住院才警覺,快來學會簡單「5招檢測法」,及早發現肌肉流失的警訊,幫自己與家人遠離老化風險!
一、肌少症警訊:從小腿、動作中找線索!
◆ 小腿是肌力流失的晴雨表
觀察小腿肚是否變細、變軟,是最直觀的自我檢測方式之一。
小腿圍若小於男性34公分、女性33公分,可能已有肌肉流失,需進一步評估。
◆ 日常5大徵兆,是肌少症高危警告
留心家中長輩或自己是否有以下症狀:
1️⃣ 走不快:步伐明顯變慢、無法應對日常走路節奏
2️⃣ 站不起:從椅子或床起身費力,需雙手輔助
3️⃣ 容易跌:走路不穩、平衡感變差,曾發生跌倒
4️⃣ 拿不動:提菜、拿鍋、拎袋子吃力,握力減弱
5️⃣ 體重掉:半年內無刻意減重卻體重減輕逾5%
符合其中一項,就建議進一步做肌少症篩檢!
二、肌肉流失的後果超乎你想像!
肌肉不是只影響行動力,它更參與代謝、免疫、認知與心肺功能維持。以下是肌力不足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:
🧠 握力下降,腦力也跟著退化
研究發現,握力減弱與認知退化、失智風險增加有關,手無力,可能也是腦無力的徵兆。
😔 肌肉少,憂鬱來找
肌少症患者因活動力下降、生活失能,易陷入社交孤立與情緒低落,罹患憂鬱症機率大增。
❤️ 心臟病背後的「肌」因
肌肉量過低會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、脂肪堆積、血糖血脂異常,間接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🌬 呼吸變淺,不只肺在老,是肌也在退
呼吸需要橫膈膜與肋間肌等肌群參與,肌少會導致換氣效率變差,甚至增加肺炎風險。
🍽 咀嚼與吞嚥困難,也與肌肉流失有關
吞嚥與咀嚼涉及臉部與頸部的多組肌群,肌肉減少會導致進食困難、營養不良,形成惡性循環。
三、如何開始「抗肌少行動」?健康管理這樣做!
不論年齡幾歲,從今天起就能開始守護肌力:
✅ 第一步:進行初步自我檢測
從「5徵兆檢查」與「小腿圍」測量開始,自我評估風險。
✅ 第二步:安排專業肌少症篩檢
可至復健科、家醫科、營養門診進行進一步檢測,如:握力測試、行走速度測驗、肌肉質量測定等。
✅ 第三步:規劃飲食與訓練
-
蛋白質補充: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攝取1.0~1.2公克蛋白質(可透過雞蛋、豆腐、魚肉、乳製品補充)
-
阻力訓練:每週至少2~3次肌力訓練,如深蹲、彈力帶訓練、扶牆伏地挺身等
-
日常多活動:鼓勵長輩多起身走動、參與社區運動課程,避免久坐
肌肉就是健康的保護罩!
別再以為年紀大、行動慢是正常老化!提早發現肌力退化、主動補強訓練肌肉,就能顯著降低老化、疾病與失能風險。
你今天觀察家中長輩了嗎?快用「5招肌力檢測法」做起點,一起為自己與家人,打造行動自如、健康有力的未來!
-
嘉和健康
陪伴你的行動健康管家
24小時守護你的健康
-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kahohealth.com.tw
- 官方帳號Line:https://lin.ee/QQIYE9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