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療癒,從聆聽自己開始!向專家學習穩定向內的聆聽技巧
Feb 07. 2025
在生活的洪流中,我們難免會遇到負向情緒,而如何應對這些情緒,將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與成長。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曾提到,當人們面對負向情緒時,往往會採取以下幾種防衛機制來應對:
-
否認:假裝問題不存在,將情緒忽視或壓下去。
-
合理化:試圖找藉口來解釋某種情緒,讓自己感覺較為合理與舒適。
-
壓抑:將強烈的負面情緒壓制,不讓其浮現。
-
投射:將自己內心的情緒歸咎於他人,認為是別人造成自己的感受。
-
退化:回到較早期的心理發展階段,例如用幼稚的方式面對壓力。
這些防衛機制雖然可以短暫讓我們避免痛苦,但長期使用卻可能阻礙我們真正理解與釋放情緒。因此,學會打開防衛之門,讓情緒說話,才是療癒的開始。
打開防衛之門,讓情緒好好說說話
療癒的第一步,是問問自己:
-
我準備好要傾聽與感受自己的情緒了嗎?
意識到自己的狀態,並願意面對內心的聲音。 -
好好生氣、好好大哭、痛快地抱怨一場
情緒需要被釋放,而非壓抑。允許自己有情緒的流動,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內在的需求。 -
看見情緒,在更深層次傾聽自己的內在渴望
負向情緒並非毫無價值,它常常蘊含著我們內在的渴望與需求。例如,憤怒可能是因為渴望被尊重,悲傷可能來自對愛與連結的渴求。
與情緒共存,並與情緒對話的步驟
當我們願意打開防衛之門,接下來的步驟便是與情緒對話,理解它們的意涵。
-
承認: 承認自己的狀態,坦然面對「我現在真的很不舒服」的感受。
-
鎖定: 找到符合當下情緒的詞彙,例如焦慮、委屈、失望、挫折,而不僅僅是「不開心」。
-
探源: 深入思考,探究是什麼事件讓自己產生這種情緒,理解其脈絡。
-
貼近: 認真思考自己在意的點,以及為何這麼在意。例如,生氣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被忽視,而這份被忽視的感受可能源自過去的經驗。
-
允許: 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,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它。接受自己的情緒,允許它存在,才能讓自己更自由。
-
行動: 最後,問問自己: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,讓自己感覺更舒服?也許是深呼吸、寫下情緒筆記,或與信任的人談心。適當的行動能夠幫助我們穩定情緒,真正踏上療癒之路。
療癒的關鍵在於願意傾聽自己,讓內在的聲音被聽見。我們不需要害怕負向情緒,它們並不是敵人,而是引導我們理解自我的重要訊息。透過穩定向內的聆聽技巧,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求,與情緒共存,進而在生活中找到更大的平靜與力量。
-
嘉和健康
陪伴你的行動健康管家
24小時守護你的健康
- 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kahohealth.com.tw
- 官方帳號Line:https://lin.ee/QQIYE9J